股票配资成本 华安证券:给予中国建筑增持评级

联华证券杠杆_最权威的配资平台_最稳定的配资平台_最稳定的线上配资
你的位置:联华证券杠杆_最权威的配资平台_最稳定的配资平台_最稳定的线上配资 > 最稳定的线上配资 > 股票配资成本 华安证券:给予中国建筑增持评级
股票配资成本 华安证券:给予中国建筑增持评级
发布日期:2024-10-11 23:25    点击次数:182

股票配资成本 华安证券:给予中国建筑增持评级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杨光近期对中国建筑进行研究并发布了研究报告《全球最大投资建设集团,低估值稳增长首选标的》,本报告对中国建筑给出增持评级,当前股价为5.58元。

中国建筑(601668)

主要观点:

全球最大投资建设集团之一,机制创新保持发展活力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之一,中国建筑经营业绩遍布国内及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业务布局涵盖投资开发、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新业务等板块。中建全面实施子企业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64家子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上市以来已实施4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累计覆盖员工7107人次。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655.29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归母净利润542.64亿元,同比增长6.50%。2023年公司新签合同金额为43241亿元,同比增长10.79%。根据2023年年报披露,2024年中国建筑计划实现新签合同额超过4.5万亿元、营业收入超过2.38万亿元。

三大业务:建筑主业市占率上升,地产开发聚焦核心都市圈

①房建:市占率逆势提升,工业厂房需求异军突起。我国建筑业住宅竣工规模不断收缩,短期预计持续探底;但全国厂房建筑房屋竣工面积创历史新高,建筑央国企更加受益,2021-2023年国企完成面积占比迅速提高到16%以上。中建在房屋建筑工程领域具备较大优势,在超高层、大型场馆、工业厂房等细分领域承接一大批地标性建筑。2023年公司房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837亿元,同比增长9.4%;2024年上半年,中标京东方、亿纬锂能、隆基绿能等知名企业的工程项目订单。

②基建:新签快速增长,市政轨交发力明显。2024年上半年,全国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长5.4%,增速持续回落;1-6月,全国新增专项债发行1.49万亿,仅完成全年额度的38.21%,项目资金不足拖累基建投资发力。展望下半年,中央政治局指出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用力,预计专项债发行节奏将有明显加速,为重大项目的实施提供资金保障。2023年公司基建业务营收5565.61亿元,同比增长12.78%;2024年上半年,公司基建新签合同金额同比增长34.9%,市政、交通领域均有所突破。

③地产开发:双品牌齐发力,合约销售额升至行业首位。公司房地产开发及运营业务主要由中国海外发展(0688.HK)和中建八大工程局负责,形成中海地产和中建地产两大系列品牌。2023年公司地产合约销售额为4514亿元,同比增长12.4%,首次成为行业首位;分平台来看,中海地产、中建地产全年合约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4.9%、25.3%,中建八子逆势发力明显。2024年1-7月,中建旗下有6家平台进入全国房地产销售额TOP100榜单(全口径)。同时公司土储结构不断优化,2023年全年新增土地储备超九成位于一、二线城市。

“一带一路”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海外业务有望成为新发力点

中国建筑是我国第一批“走出去”的企业之一,在境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承建项目8000余个,涵盖房建、制造、能源、交通、水利等多个专业领域。2022年以来港澳地区项目金额占比快速超过东南亚,成为最主要的境外业务来源地区。2023年,公司实现境外营收1158亿元,同比增长7.10%;境外新签订单增速为15.46%,高于境内增速。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动逐步落地实施,中国企业“走出去”将迎来发展机遇,预计未来海外业务有望成为中建新的发力点。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24389亿元、25766亿元、27427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为581亿元、625亿元、669亿元,对应动态市盈率为3.95倍、3.67倍、3.43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1)地产行业波动风险;

(2)基建投资增速不如预期风险;

(3)国企改革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国盛证券程龙戈研究员团队对该股研究较为深入,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高达91.32%,其预测2024年度归属净利润为盈利570.15亿,根据现价换算的预测PE为4.01。

最新盈利预测明细如下:

近年来,多家地方银行相继从新三板摘牌,其中不乏琼中农信、喀什银行、客家银行等颇具代表性的案例。业内人士指出,银行频繁出现摘牌行为,与当地农信改革推进密切相关。改革为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提供了重新审视自身定位、调整发展方向的契机。在此背景下,维系新三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大大降低,加之改革带来的不确定性,促使越来越多银行选择主动摘牌。预计未来仍会有更多银行跟进这一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