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普尔全球市场情报(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首席商业经济学家克里斯·威廉姆森(Chris Williamson)表示,数据表明第三季度美国经济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增长,但制造业疲弱和政治不确定性增加对经济前景构成“重大阻力”。同时,物价以六个月来最快速度上涨股票杠杆多少倍,可能引发对通胀压力的担忧。
赵武灵王或许从未想过,当面临触手可及的国君之位时,竟然要面对这样的羞辱!
公元前326年,赵肃侯去世,秦、楚、燕、齐、魏等等大国纷纷派出使者前来吊唁。可在这五国使者的身后,却跟随着一万精兵!参加别国葬礼是外交礼仪,可派军队去参与会葬却是闻所未闻;如此失礼,显然是没安好心。
五国之所以敢这么嚣张,是因为赵肃侯死后,继位的赵武灵王还少不知事,赵国无人能主持大局。
少年赵雍(赵武灵王)亲眼目睹这一切时,内心是否充满了愤怒?
或许正因如此,后来赵武灵王才特意与韩国联姻,于公元前321年娶了韩女为夫人——众多大国中,唯一未派军来参与赵肃侯葬礼的就是韩国。赵武灵王娶了夫人,也就宣告成年了。大约就在这年,赵武灵王开始亲政。
亲政之后,赵武灵王所蒙受的羞辱依然不见少。
公元前318年,在苏秦推动之下,三晋与齐、楚合纵,计划共同伐秦。由于魏、楚、齐等国早已称王,五国国君在会谈时约定互相称王,以示平等。可赵武灵王却出人意料地拒绝了王号:“无其实,敢处其名乎!”然后,下令让国人称己为“君”。相对其它东周大国,赵国号称两千里之地,不算是最小;可以综合国力而言,赵国却还是处在中等偏下的位置。赵武灵王拒绝称王,这是对自身实力有着清醒的认识。
然而,赵武灵王再怎么清醒,还是没想到五国联合伐秦也会遭逢大败!
公元前317年,五国军队杀到函谷关前,结果秦兵一出,齐、楚二国军队就迅速退守自保。韩、赵、魏三国军队接战后却溃不成军,让秦军追击到修鱼(今河南原阳西南)后被斩首八万!
次年,秦军趁胜追击,跨越黄河攻打赵国,攻占了西阳(今陕西柳林县)和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南);公元前313年,秦国再度攻赵,又攻占了蔺(今黄河晋陕峡谷两岸)!
继位之后的连战连败,令赵武灵王数度蒙羞——再不改变,赵国就会像韩、魏一样,彻底对秦国俯首称臣了!
在秦国的强大压力之下,赵武灵王终于意识到,赵国迫不及待地需要一场变革了。为此,赵武灵王特意召来了肥义,单独与他进行讨论。肥义,是赵武灵王父亲赵肃侯时期的贤臣,在赵国威望甚重。因为旧日的功劳,赵肃侯将他封在肥邑(今河北石家庄市藁城区西南),肥义也因此而得氏。
赵武灵王,肥义是看着他长大成人,对他的志向也十分了解。两人一见面,肥义就主动开口了:“大王现在虑及世事变化,怀念赵简子、赵襄子的功业,想权衡军队效用,谋划抗击胡、狄吗?”
见肥义这么了解自己,赵武灵王大喜过望,说:“不忘先祖之德,这是为君之道。如今我想继承襄主的功业,开发胡、狄之土,可世人都还没能认清这点。敌人羸弱,用力少却建功多,百姓不用辛劳,就能赢得简子、襄子的功业。可要赢得高出世人的功业,必然要遭受背离世俗的指责;有独到见解的智者,常常会被平凡人怨恨。现在我想让百姓都穿上胡人服装来学习骑马射箭,但世人必定会议论寡人了。”
身为两朝重臣,肥义的见识当然不是常人可比。
见赵武灵王有些犹豫,肥义赶紧向他打气:“下臣听说,办事犹豫不决就无法成功,行动踌躇不前就无法名扬天下。既然您下定了背离世俗的决心,就得无视天下人的议论了。谈论最高道德的人,是不会附和旧俗的;成就大功业的人,是不会与众人一起谋划的。愚笨者连已成的事实都看不明白,而智者在事态尚未露出苗头时就已经预见其变化了。大王还是赶紧推行胡服骑射吧!”
得到了肥义的鼎力支持,赵武灵王顿时信心大增:“寡人不是怀疑胡服骑射,而是担心天下人讥笑此事。国人如果能归顺于我,那么胡服骑射之功不可估量。就算整个天下都笑话我,我都一定要占领胡地与中山!”
谈话一结束,赵武灵王立马就行动起来,改穿了胡人服装。
不过,想要改革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赵武灵王还必须要得到另一人的支持。
为此,赵武灵王又派王孙绁(xiè)去告知公子成:“寡人将改穿胡服参加朝会,也想让叔父穿上这种服装。如果寡人改穿了胡服叔父却不穿,我担心天下人会议论此事。改穿胡服,并不是为了娱乐,所以寡人希望仰仗叔父来成就改穿胡服的功业。现在派绁来拜见叔父,请叔父改穿胡服!”
赵武灵王称之为叔父,公子成极有可能是赵肃侯兄弟,是赵国公族当中的权重者。突然接到赵武灵王改穿胡服的命令,公子成委婉地表示出反对:“下臣早就听说大王想改穿胡服了,可恰逢卧病在床,无法及时劝谏大王。下臣听说,中原之地是远见卓识之人所居,是万物聚财之地,是圣贤教化之所,诗书礼乐盛行,是远方人所观摩、蛮夷竭尽效仿的对象。大王现在放弃这一切,反倒改穿远方的奇装异服,背离中国传统,违背人们的心意,下臣恳请大王慎重地考虑此事!”
公子成的答复是赵武灵王早就预料到的,他并没有生气,反倒是客气地说:“我早就听说叔父有病在身了啊!”
然后,他就亲自上门,向公子成解释自己改穿胡服的初衷:“衣服,是要便于使用;礼节,是要便于行事。所以,圣人才会观察乡中风俗而顺其自然,根据事务而制定礼仪,这是为了有利于百姓,并同时增强国家实力。儒者都以孔子为先师,但礼节却都有所不同;中原各国风俗相同,但政教法令却有差异。至于那些偏僻山区,就更应该考虑便于行事了!如今我国东有黄河、薄落之水,是与齐国、中山共有,可我们却缺乏船只来巡航这些水域;从常山到代郡、上党,东有燕国、东胡的边境,西有楼烦、秦国、韩国的边境,却没有骑射的防备。所以寡人现在要聚集船只,寻找会水的国民,以守备黄河、薄落之水;改穿胡服以便学习骑射,以防备燕国、三胡、秦国、韩国的边境。可叔父您却要屈从中原风俗而违反简主、襄主意志,忽视了国之大事,这可不是寡人所期待的啊!”
听了赵武灵王这么苦口婆心的一番话,公子成不敢不拜服,接受了胡服骑射的命令。
两位股肱之臣都同意了改穿胡服,赵武灵王并没有轻松下来——赵国还有大量其他的反对者。
大夫赵文就提出,“衣服有常,礼之制也”,反对赵武灵王改革;大夫赵造也声称“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劝说赵武灵王放弃改革;大夫赵燕虽然没有当面表示反对,但在赵武灵王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后,却迟迟不肯改穿胡服上朝!
面对朝中或明或暗的反对者,赵武灵王付出了极大的耐心,一一与他们辩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将胡服骑射的命令成功推广到了全国!
胡服骑射改革之后,赵国军事力量迅速增强,赵武灵王亲率大军不断地向戎狄发起进攻,先后吞并了中山国、林胡,向北扩张到了燕国、代国一带,向西扩张到了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县或今陕西榆林东北)、九原(今内蒙古五原)。短短数年内,赵国迅速崛起,令天下诸侯都为之侧目。
三晋当中,赵国国风向来偏于保守。当魏、韩二国先后变法图强之时,赵国却始终不动如山。胡服骑射改革,算是赵国历史上最为突出的一次变革。改革过程中,凭借赵武灵王个人的极高情商,成功说服了众多反对者,让改革举措顺利地推广到了全国。
不过,相比于韩、魏二国变法,胡服骑射改革其实更偏重于军事领域,很少涉及政治与经济领域。因为改革不够全面,赵国兴盛的持续时间也较短。后世赵孝成王当政时,秦、赵在长平爆发战略决战,因为经济实力不足而无法支持消耗战,赵国投机用赵括为将,结果被“战神”白起杀得大败,数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此时,距离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还不到五十年!
缺乏政治及经济领域的彻底变革,让赵国发展的后劲严重不足。
为什么赵武灵王没能在政治与经济领域推动重大变革?
这或许能从他胡服骑射改革的过程中找到答案。
改革之初,强力反对胡服骑射的公子成、赵文、赵造、赵燕,都是“赵家人”——全部都是赵国公族。
公室一旦要改革,就必须得到公族的一致认同;否则,就可能半途而废。
胡服骑射这种不触及公族利益的改革,都能让情商极高的赵武灵王如此大费周章,一旦涉及政治、经济领域的改革,公室能否抵挡得住来自公族的巨大压力?
其实,在政治领域赵武灵王也进行了一场重大变革:舍弃了嫡长子章,传国于王子何。有人说,这是赵武灵王爱屋及乌,因为喜欢吴娃而喜欢王子何。但更为可能的原因,是赵武灵王经长期考察后认为太子章能力不足,所以要换一位更加理想的继承人。沙丘之变中公子章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表现,就可以看出这点。
拒绝了宗法制后,赵武灵王又创新了一项制度:将王子何立为王,自己则改称主父。他让赵惠文王在肥义等大臣的辅佐下治国,自己则负责征战四方,为赵国开疆拓土。赵武灵王这么做,明显是要亲自培养接班人,让赵惠文王能及早地学习处理政事,以便将来更好地接班。
眼看一切都安排妥当,赵武灵王自己却出了差错。情商极高之人,往往过多虑及到人情,难以在改革时做出决断。当赵武灵王见长子章北面为臣参拜其弟之时,心里不自觉地产生了怜悯之心,一度想将赵国一分为二,让王子章在代地称王。如果赵武灵王付诸实施,这将是他自己在葬送赵国的未来!最终,赵武灵王的怜悯心把自己也送入了绝地——在赵武灵王收留了作乱失败的王子章后,叔父公子成索性将他围困在沙丘宫内长达三个月,把他给活活饿死了!
情商极高的赵武灵王,却窝囊地死在了他所信赖的公族人士手中,难道不是赵国的悲哀吗?连赵武灵王自己都过不了亲情这关,还能指望他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发动彻底变革吗?
这或许是名将辈出的赵国留给后人最大的遗憾吧!股票杠杆多少倍
赵肃侯赵武灵赵国赵武灵王胡服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